博客來e-coupon 島民、新民與國民:日治臺籍教師劉克明(1884~1967)的同化之道 哪裡買
島民、新民與國民:日治臺籍教師劉克明(1884~1967)的同化之道
島民、新民與國民:日治臺籍教師劉克明(1884~1967)的同化之道 推薦
網友滿意度:
前一陣子去書展看到很多書都很想買~~~~~ 但那天居然忘記帶錢包出門 > 整個非常的失落!!!!因為就是要去書展買書呀.... 我真的很喜歡看書~日常沒事最大的休閒就是看書 從文學類到旅遊類等等什麼都看 所以買書是我的一大樂趣之一~~~~ 最近朋友們都在推薦一本很好看的書!!!! 就是 島民、新民與國民:日治臺籍教師劉克明(1884~1967)的同化之道 是年度排行榜書籍耶!!! 我力馬上博客來購買~~~~~~ 博客來時常有打折優惠 買書真得比較優惠唷~~~~ 推薦給跟我一樣喜歡閱讀的朋友壓 :) 博客來傳送門順便一起給你囉~~~~~~
島民、新民與國民:日治臺籍教師劉克明(1884~1967)的同化之道
島民、新民與國民:日治臺籍教師劉克明(1884~1967)的同化之道 內容:
但他們有可能成為「同屬天皇臣民、共沐皇恩」的「國民」嗎?
日治時期的臺灣士紳,如何面對「同化」的難題?
日治時期的臺語教育,竟是為了消滅臺灣人的民族意識、加速殖民地對日本的認同?
協助日本統治者的臺灣士紳,究竟是當權者的棋子,還是真正為臺灣人民謀福利?
本書以日治時期臺灣籍教師劉克明(1884~1967)為研究對象,關注具有漢學素養也接受近代教育的臺灣士紳之認同矛盾。
具有漢學素養,並接受近代教育,而後又成為殖民教育體系一員的劉克明,在日治時期的臺灣教育界,佔有什麼樣的位置?他如何看待過去所學?劉克明在教育界的位置,如何影響他對漢學存續的態度?這與他提倡同化於日本的立場是否衝突?漢學存續的問題,與他參與詩社活動有什麼關聯?
根據研究,劉克明將「與『母國人』同化」之途徑視為振興漢學之道。然而,「文化上『種族』的融合」就像潘洛斯階梯(Penrose stairs)──劉克明以為每一步的實踐能夠更接近成為「臣民」的條件,但實際上卻是被排拒在日本國體「血統的」論述之外──島民,並無法在從「中原」到「橿原」的論述中成為真正的帝國臣民。本書拋卻「漢民族主義」乃至於「本質性的反抗意識」,根據劉克明的生命經歷、著作以及詩社參與,透過詳盡的史料分析,從交流與變異的角度貼近日治時期臺灣古典文人。
本書特色
★當歷史成為過去,觀看的角度更為重要!
破除民族意識的藩籬,重新觀看、解讀日治時期台灣教育的歷史
島民、新民與國民:日治臺籍教師劉克明(1884~1967)的同化之道
商品訊息簡述: